《宁静的森林水池》的一些章节:
最著名的大丛林寺:英国的~Chithurst。
三法印:无常,苦,无我。
★阿姜•查 强调“觉知者”。
★深层的内在平静
★ 如果有人发现一颗闪亮的星星,他没有权利放进自己的口袋独享光耀,而必须公诸于世,使每个人都能分享这份光耀。
★精辟入微
★万物皆无常
★不要试图想成为什么,也不要让自己成为什么。
★不对苦、乐感兴趣,放下它们。
★根据佛陀的教导,这颗心什么也不是、不生起、也没生,更不跟任何人死去。它是自在的、光明的、灿烂的,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侵占它。心会被占据是因为心曲解了。
★一个小孩在跟气球玩,直到气球卡在树枝上或一根刺上而破了,小孩因而泣不成声。另一个小孩比前者聪明,他知他的气球很容易就会破,所以当它破时,他并不因此而伤心。
★优雅地走过世间而不执著于事相的分别。
★训练自我的耐力和勇气的力量。
★当你采蘑菇吃时,你不会盲目的去采,你必须去认识它的种类。
★不要有分别心,使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。
→不去认位蜂蜜是又甜又好,而其他事物却很苦涩。虽然你吃了很多种不同的食物,但是你食用而后排泄时,其实都是一样的。
→对一个小茶杯来说,这个杯子大吗?是的,但将其放在一个大水罐旁时,就不是了。
→两个人同时再看一面旗子,一个人认为是风在动;另一个人认为是幡在动。他们可以一直争论 ,甚至拿棍子打起来,都还是徒劳无功的,因为是心在动啊。
★为什么糖是甜的,而水是无味的?这是它们的本然。思想和平静、痛苦和享乐也是一样的---想要思想终止是一种错误的见解。有时候会有“想”;有时候是静止的,我们必须了解二者都是由无常、不圆满的本然所始然,而非延续快乐的因素。但,如果我们继续担忧并进而认为:‘我在受苦、我要停止想。’这种错误的见解,只会把事情复杂化。
★有时我们会觉得‘想’是苦,就好像一个现在正在打劫我们的贼,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停止它呢?
★白天,是光明的;晚上,是黑暗的。它本身是苦的吗?只有当我们将现在的事物和其他我们所知的状况做比较,并期待他意外时,才会如此。
★事物终究是事物,只因我们的比较,造成我们受苦罢了。
★一个对自己内心有所警戒的人,将逃离恶魔的罗网。
★随他去:不要挑剔别人的过失,如果他们做错了,也没有必要自寻苦恼。如果你给他们指出什么是对的,而它们并没有以你说的去做,那就随他去。
★阿姜•查 说:“我们的生命犹如落叶,犹如成长和凋落的叶子。当我们对成长和凋落的叶子有了真实的体让之后,便可以每天清扫道路,在这个恒常变迁的地球上,我们的生活中,拥有无比的喜悦。”
★本来的心如同纯净、清洁的水,带着最甜美的滋味般闪烁着。
★根深蒂固地紮入心中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